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4的文章

建立自信心、培養自我效能感,7原則

      從前有一台小火車,它雖然力氣很小、也沒有爬過山,但為了幫助後山的孩子,仍使出全力運送玩具。過程中,它不斷告訴自己:「我想我可以、我想我可以……」最後終於成功完成任務。   這是童書《小火車做到了!》的故事。小火車雖然面對挑戰,仍然相信自己能完成想做的事情,這正是心理學家班杜拉( Albert Bandura )所提出的「自我效能感」,也是奠定孩子正向性格的基石。      分階段、不同重點,培養正向性格;具體的原理原則,有七點:   原則 1. 創造機會,幫助孩子體驗成功        自我效能主要是來自「直接性經驗」,也就是個人的親身體驗,讓孩子有多一點成功經驗,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讓孩子有實際操作的機會,從中體驗成就感,涵蓋的層面很廣。從生活自理、人際關係,乃至於遊戲運動、課業學習等等;也從小就能做,例如放手讓幼童自己吃飯、綁鞋帶等。      大人要以孩子的實際能力為基準,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。如果太難,孩子努力了也達不到,將無法體驗成功;太簡單,孩子不努力就達成,也不會對成就感跟能力感有所助益,原則是「有點難、又不會太難」。   原則 2. 給予正向回饋,練習適當歸因        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,常是透過外界給的回饋。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肯定,多關注孩子,只要孩子有做對、做好的地方,就多給予正向回饋。孩子遇到挫敗時,改變歸因方式、正向思考,也能讓孩子變得較積極樂觀。      人碰到失敗時,如果歸因於暫時的、外在的,也就代表情況是自己可以控制的,會比較願意再努力。相反的,如果認為失敗是永久的、因為自身能力的,那就隱含著「都是我的問題、失敗是無法改變的」,就真的不會去改變。   原則 3. 增加觀察學習,拓展替代經驗        自我效能除了來自個人經驗之外,也來自「替代性經驗」,也就是人們觀察他人所獲得的間接經驗。當孩子看到與自己水準相當的孩子取得成功,就會認為「自己經過努力,也可完成同樣的任務」,增強自我效能...